Translate the blog to your language

2012年10月22日 星期一

(好文分享) 家人溝通


(以下內容節錄自 永恆婚姻 學生用本 第32-37頁)

家人溝通








馬文艾希頓長老
十二使徒定額組
參閱19768月,第146
週年大會報告,第48-49

幾個星期前,一位不知所措的父親問我:「為什麼我似乎可以跟每一個人談,就是無法跟自己的兒子談呢?」

我回答說:「你說無法跟自己的兒子談是什麼意思?」

「就是每次我試著要告訴他一些事情時,他都不聽,」他回答我。

家人溝通

在我們接下來的許多私下討論中,我得到了一個結論:未能與家人適當溝通的主要原因之一,也許就是我們沒有善用個人溝通的一些基本原則。我們在希伯來書13 16 中讀到:「只是不可忘記行善和捐輸( 譯註: 英文為communicate ,意即溝通)的事,因為這樣的祭,是神所喜悅的。」家人之間的溝通通常是一種犧牲,因為那意味著我們要付出自己的時間、方法、才能與耐心,才能給予、分享與了解。我們太常把溝通的時機,用來吩咐、命令、辯解、或威脅了。然而再怎麼樣都不應將家人間的溝通用來強迫對方、指使對方或使對方難堪。

家人間的溝通要有效,就必須讓彼此間的感覺與訊息相互交流。只要家中的每個成員都能體認到自己的時間及參與是不可或缺的要素,溝通之門就能敞開。家人討論時,別忽視不同的意見,卻要平心靜氣的加以衡量評估。維繫健全且持續的家人關係通常比個人的觀點或意見來的重要。進行討論時,在聆聽與回應對方的意見時,要有禮貌並表示尊重,這是基本的談話禮儀。我們學習共同參與有意義的交流,就能將我們的愛、信賴與關懷傳達給對方。當我們因家人沒有反應而失望、打算放棄溝通時,或許我們更不應該放棄,反而要在對話上多包容對方,這樣做也許反而會更好。
要知道,最重要的是,不要以厭惡的態度來反對他人的意見,並且要在充分討論後再做出決定。鍾史蒂芬斯博士寫道,「我學習到,除非我們用心傾聽,否則腦袋根本就聽不進任何東西;今天心裡明白的,腦袋明天就會懂。」

讓我與各位分享七項基本建議,使家人能更有效的溝通。

犧牲

1.願意犧牲。做個願意挪出時間的家人;培養自律自制,把家中其他人及他們的溝通需要擺在個人的需要之先,願意隨時準備好去分享與教導。擺下自己忙碌的外表,學習如何穿透家中其他人只專注自己事情的阻隔。當女兒說:「我媽媽什麼都給我了,就是不給我她的時間」時,多令人難過啊!

我們太常也太早就播下「你沒看到我很忙嗎?現在別打擾我」的種子。如果我們傳達出的是「走開,現在別吵我」的態度,家人就走向他處,或將他們自己孤立在沉默中。有時候,所有家人都應輪流傾聽或傾訴,使他們樂意前來分享或提出請求。

當對他人而言是說話的好時機時──如:準備做飯時、約會回家後、受到冒犯、獲得勝利、失望、或有人想分享祕密時,溝通會需要個人的犧牲。我們必須願意犧牲個人的方便,投入時間建立家人溝通的穩固基礎。家人溝通似乎陷入膠著時,每個人都應自省以找出補救的方法。

我們如果要瞭解真正的愛心與互相了解,就必需體認到溝通並不僅止於交談而已。那是明智地分享感情、感覺與關懷,是分享全部的自己。「你們中間誰是有智慧有見識的呢?他就當在智慧的溫柔上顯出他的善行來」(聖經雅各書3 13)。

安排時機

2.願意安排時機。無論是地點、環境或情勢,都應舒適、不受干擾且適合交談。在樹林中、在山上、海邊、在家人家庭晚會、或在散步、在車中、在渡假時、或於醫院探訪、上學、遊戲等時候,都可以做有效的溝通分享。安排了時機後,要以對方為前提,以他為重心,我們只適時做出反應即可。

當年的棒球賽比數隨著時光流逝早已不復記憶,但與父親獨處的回憶卻永難忘懷。我很難忘記一個十歲小女孩興奮地訴說她單獨跟父親同乘車,來回鹽湖城與普柔浮的經驗。「收音機開了嗎?」我問。「哦,沒有,」她回答,「爸爸只是聽,還有跟我說話。」她獨佔了爸爸,這對她而言將是個難忘的情景。只要情況需要,就安排機會。只要對方肯談,就安排機會。

傾聽

3.願意傾聽。傾聽不只是不出聲或保持沉默而已。傾聽需要全神貫注。別人需要人聆聽的時候,就是傾聽的時機;對方有困難的時候,就是幫他應付困難的時機。對那些尋求我們的雙耳,我們的內心,我們的幫助,及我們的同情的人而言,當我們的關懷與愛心正是他們迫切的需要時,就是傾聽的時機。

我們應該增進自己能力,讓自己能提出讓人放心地回答的問題,然後就是傾聽──專注、自然地聆聽。傾聽與愛心密不可分。下面幾句話何等有力:「我親愛的弟兄們,這是你們所知道的。但你們各人要快快地聽,慢慢地說,慢慢地動怒,

「因為人的怒氣並不成就神的義」(聖經雅各書1 19-20)。

說出內心的感覺

4.願意說出內心的感覺。願意說出自己內心的感受與想法何等重要。是的,能夠就家中各人的角度與他們交談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太常讓家人去揣測我們對他們的感覺,而常常使他們有錯誤的結論。如果早就事先知道家人對我們的想法及他們的期待,通常能讓我們做得更好。

約翰鮑威爾分享這個令人感動的經驗:「那是家父逝世之日。……在醫院的小病房中,當……他向後癱下,我以雙臂支托著父親,然後輕輕的將他的頭放在枕頭上,我……告訴母親……

「『結束了!媽。爸走了!』

「她的回應令我錯愕不已。我永遠不會忘記家父死後,家母對我所說的第一句話竟是:『他非常以你為榮,他真的非常愛你。』

「不知怎麼的,我知道……這幾句話對我的意義非凡。就像是一道突現的光明,像是我從未有過的奇想。雖然痛苦依然存在,然而好像在父親死後,我才開始更認識他,甚至比他生前認識得更深。

「後來,醫生來證明他的死亡。我站在病房中遠遠的一角,倚著牆,輕輕地啜泣。一位護士走過來,她撫慰的手攬著我。我泣不成聲。我想告訴她:

「『我不是因為父親死了才哭,我流淚是因為他從沒有說過他以我為榮,也從未說過他愛我。當然,他想我應該知道這些事,他想我應該知道我在他生活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以及我在他心中所佔有的重要地位;可是,他從未告訴過我』(The Secret of Staying in Love, Niles,Ill.: Argus, 1974, p. 68)。

神的話何等有意義,祂當時說出了祂的感覺:「這是我的愛子,」是的,甚至是更有力的溝通:「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馬太福音3 17

通常父母傾聽孩子們要說的話,彼此交談,會使親子間的溝通更有效。談話中表現出的愛心與溫和,我們那善於察言觀色、敏感的孩子都聽得出來。不只是用聲音,我們也必須學習用語調、情感、眼神、態度和整個人來作有效的溝通。我們常常在無法與妻子或女兒對話時覺得奇怪:「她怎麼搞的?」然而我們真正應該要知道的是:「我們的方式是不是錯了?」有意義的微笑,適時地拍拍肩膀,溫暖的握手,都是重要的。沉默使人孤立。讓人不自在的沉默時間令人猜疑、難受、而且常常引出錯誤的結論。

神完全瞭解不斷溝通的影響,所以訓誡我們要常常祈禱。祂也已應許我們,只要我們誠懇地祈禱,祂必回答我們。

不要論斷

5.願意避免論斷。盡量去體諒,別批評。對別人的建議或意見切勿表現出震驚、防衛,或不屑的樣子。勿作衝動的反應。在個人自由選擇權的範圍內行事。朝光明樂觀的方面想。有希望,也有回頭路,有可能彼此會有更好的了解。

留一點餘地給別人,讓他自己作出決定。「我也不定你的罪。去吧,從此不要再犯罪了!」(約翰福音8 11)這幾句話,不論當時或今日,都是同樣的溫和有力。

避免強迫別人接受你的價值觀。我們若能學習就事論事,不作人身攻擊並避免偏見及情緒激動,就是開始踏上家庭溝通的有效之路了。家中某人若作出不恰當或不明智的決定,我們能夠以平和的態度傳達出:即使我們不同意他的決定,他仍有權自行選擇,而且他仍然是家人所愛的一員嗎?

點出別人的錯誤並妄下判斷很容易,但要我們說出誠懇的稱讚與讚美卻是難上加難。真正成熟的父母能夠因為錯誤而向孩子道歉。真誠的道歉會讓兒女對父母或兄弟姊妹感受到出奇溫暖。「原來我們在許多事上都有過失;若有人在話語上沒有過失,他就是完全人,也能勒住自己的全身」(聖經雅各書3 2)。

值得信賴

6.願意博取信賴。即使是瑣細的問題與意見,也要讓人覺得值得信賴。只有我們在小地方先獲得家人的信賴後,他們才會把重大的問題與意見告訴我們。以尊重的態度來對待那些發自內心深處的信任與疑慮。建立應有的信賴。能有個值得信賴的對象可以放心交談的人是有福的。誰說取得家人的信賴不比取得外人的信任更重要呢?

耐心地溝通

7.願意有耐心。耐心地溝通是我們在達不到要求時希望別人能對我們採取的某項行為。我們的耐心是在耐心待人時培養出來的。

「要忍耐,要嚴肅,要節制,有耐心、信心、希望和仁愛」(教約6 19)。

「我已經受夠你一再地抱怨了」和「我跟你講過多少次了」是家中一再重複的許多句子中的其中兩句,這些句子表示沒有耐心,而且溝通的管道已經關閉起來了。

用耐心來溝通需要勇氣。我們必須時常用最誠懇的態度來表達我們的滿意、期盼與愛。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避免表現出放棄或厭倦再努力的樣子。

避免在別人面前糾正家人的錯誤,許多提醒的話應該在私底下靜靜地談。在與家人的關係中,冷靜包容是無價的美德。

家人互不接納彼此時,根本無法溝通。只要我們不了解有效溝通的基本要項,說出來的話就讓人充耳不聞,讓人不想聽或反抗。既然家庭單位乃教會的基礎,每一個人都必須願意改進自己,要建立團結永恆的家庭,適當的溝通乃是一主要要項。

有效的溝通

我祈求天父幫助我們,藉著願意犧牲,願意傾聽,願意說出內心的感覺,願意避免論斷,願意博取信賴,願意有耐心,而能在家中作更有效的溝通。「正直的言語力量何其大!」(約伯記6 25)。是的,在適當的時候跟適當的人分享適當的話,其力量何其大。

在與家人作更有效的溝通一事上,願慈悲仁愛的天父能在我們困難與所切慕之處予以協助。只要我們肯努力,願意為家庭團結而有所犧牲,就能建立起有效的溝通。我奉主耶穌基督的名為此祈求,阿們。

 ======================================



從傾聽中學習








羅素納爾遜長老
十二使徒定額組
參閱19917月,聖徒之聲,
19-21

從傾聽中學習

畢諾克長老在本場總會教友大會的開會祈禱中說,願我們都能仔細聆聽。教會文獻中有許多文章都談到傾聽這門重要的藝術。1 這些文章印證了箴言中一項重要的教訓:「你要聽勸教,受訓誨,使你終久有智慧」(箴言1920)。2

的確,只要我們傾聽,從子女、父母、配偶、鄰人、教會領袖和主那裡學習,就能得到智慧。

孩子

父母和教師,請學習傾聽,並從傾聽孩子的話中學習。一位明智的父親曾說:「我聽孩子說話,要比我對他們講話,還能成就更多美事。」3

我們最小的女兒約四歲的時候,有一晚我很晚才從醫院下班回家。一回到家,發現我親愛的太太疲憊不堪,我不知道她為什麼這麼累,她整天要照顧的只不過是9個孩子而已。因此我提議帶我四歲的女兒上床睡覺。我開始命令她:「把衣服脫下並且掛好;穿上睡衣;去刷牙;作禱告」等等,儼然像是軍中一個嚴厲的士官在發號司令。突然間,她歪著頭,若有所思地看著我說:「爸爸,你擁有我嗎?」

她教了我重要的一課,我用強制的方式來對待這個美好的靈魂。用強迫的方式來管教孩子是撒但的技倆,不是救主的方法。不,我們並不擁有我們的孩子,作父母的責任是去愛他們,引導他們,放手讓他們去做。

別人需要人聆聽的時候,就是傾聽的時機。孩子天生就愛與人分享經驗,從勝利時的歡欣到考驗時的沮喪,無所不包。我們是不是也愛傾聽呢?如果他們想抒發心裡的苦惱,儘管事情令人震驚,我們是否也會敞開心來聽此事的經過,而不至於讓自己備受衝擊呢?我們傾聽時是否能不插嘴、不驟下斷語,以免關上了溝通之門?我們若信任他們、了解他們的感受,讓他們感到撫慰、放心,就能保持溝通管道的暢
通。大人不應該因為情形不如所願,就假裝事情沒有發生。

即使是沉默不語也會讓人有所誤解,有個故事寫道:「一個小男孩看著他的媽媽說:『妳為什麼生我的氣?』媽媽回答說:『我沒生你的氣,你為什麼會這麼說呢?』『因為妳兩手插腰,一句話也不說。』」4

子女正值青春期的父母會發現,當子女感覺寂寞,有困難,需要有人傾聽時,通常來的時機都很不巧,但卻是很關鍵的時刻。他們看來最不需要關心的時候,也許正是他們最需要關心的時候。

聰明的父母和教師,請傾聽孩子的心聲,從中學習。

父母

為人子女的,請學習傾聽,並從傾聽父母的話中學習,就像達林鄔克司長老今天早上教導我們的那樣。不論在屬靈或屬世上,這都可能會是生死攸關的事。

數年前,我應邀在紐約市一所醫學院發表一場重要的專題演講。演講前夕,我和納爾遜姊妹受邀到負責招待的教授家用餐。席間,他很驕傲地向我們介紹一位醫學院的高材生──他那漂亮的女兒。

幾個星期後,那位教授十分悲痛地打電話給我,我問他:「怎麼回事?」「記得我女兒嗎?你在我家見過的。」

我答說:「當然記得,我永遠不會忘記這麼美麗的小姐。」

然後,這位父親嗚咽地說:「她昨晚在一場車禍中喪生了!」他試圖讓自己鎮靜下來,然後接著說道:「她要我同意讓她和一個年輕人去參加舞會,我覺得不太妥當,因此告訴她不要去。她問我:『為什麼?』我只是告訴她我覺得有些擔心。她向來是個聽話的孩子,但是她說除非我給她一個充分的理由,否則她還是要去。後來她去了。舞會上供應酒。她的舞伴喝了一點酒──我們不知道他到底喝了多少。回家的時候,他車開得太快,在轉彎的地方,車子衝出護欄,掉進了湖裡,兩人都溺斃在湖底。」

在我表達哀悼之意的時候,他最終這樣說道:「一想到我明明有一種不祥的預兆,就教我更加難過。為什麼我不多勸勸她呢?」

假如我們其他人能仔細傾聽並從這意外中學到教訓的話,或許這件事的發生也就不枉然了。孩子,要孝敬父母, 5 即使他們無法對自己的直覺給你一個滿意的答覆,也要順從他們。請對這節適用於每一個人的經文要有信心:「要聽你父親的訓誨,不可離棄你母親的法則」(箴言1 8)。

父母的一項神聖職責就是教導子女愛主, 6 子女也有同等的義務要「在主裡聽從父母」(以弗所書6 1)。7

聰明的孩子,請聽父母的教誨,從中學習。

配偶

為人丈夫或妻子的,請學習傾聽,並從傾聽中彼此學習。我在伯頓霍華德長老的自傳中讀到關於墨林羅慕義會長的一件軼事,覺得十分有意思:「他對艾達的那種充滿幽默的愛,在許多方面都表露無遺。他很喜歡說她喪失聽力的事,他說:『有一次,我跟醫生談起她聽力的問題,他問我情況怎麼樣,我說不知道。他要我回家觀察觀察。醫生要我到一個距離較遠的房間跟她說話,然後再慢慢走近,直到她能聽得見我說話。我照醫生的指示去做,我在臥室對著人在廚房的她說話──沒聽見回答。我走近些,再說一次──沒聽見回答。於是我走到廚房門口說:『艾達,妳聽見我說話嗎?』她回答說:『墨林,怎麼回事?我已經回答三次了。』」8

有些夫妻即使聽力正常,似乎也聽不到彼此說的話。用點時間談話是保持溝通管道暢通的關鍵。假如婚姻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一環,那麼就值得你為它投注時間!可是,人往往先處理較不重要的事情,只用剩餘的時間來聽心愛伴侶的傾訴。

悉心呵護婚姻的園地,不讓疏忽的雜草叢生,這是需要花時間也需要愛的承諾的。這不僅是一項美好的祝福,更是經文中應許永恆榮耀的必備條件。9

聰明的夫妻,請學會傾聽,從傾聽中彼此學習。

聰明的人學會聆聽主,並向主學習。我為祂作見證,見證只要我們「聽著……,聽主的聲音」,我們必然蒙福,「因為祂來臨的時辰近了」(教約133 16-17)。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註:
1. 例子包括下列文章:
馬文艾希頓,「家人溝通」, 1976 8 月,聖徒之聲,薏48-50 頁。
麗茵貝克,「花點時間聽聽」,19693月,聖徒之聲,薏19-20 頁。
Marilyn A. Bullock, Listening to My Twoyear-old,Ensign, Jan. 1983, p. 70.
Henry B. Eyring, Listen Together,in
1988--89 Devotional and Fireside Speeches [Provo: Brigham Young University Press, 1989], pp. 11--21.
Winnifred C. Jardine, Listen with All of You,Ensign, Feb. 1974, p. 51.
賴瑞藍洛斯,「請聽我說」,199010月,聖徒之聲,第19-22 頁。
培道潘,「祈禱與答覆」, 1980 3 月,聖徒之聲,第26-29 頁。
白爾克彼得生,「心的準備」,19907月,聖徒之聲,第80-81 頁。
Giving with Your Ears,Church News, 13 Jan. 1985, p. 16.
Parents, Are You Listening?Ensign, Feb. 1971, pp. 54--57.

2. 亦見箴言832-33;摩爾門經雅各書612

3. 喬治度藍,「用點時間來談話」, 1973 9 月,聖徒之聲,第45 頁;亦見聖經雅各書1 19

4. Florence B. Pinnock, Lets Listen,Improvement Era, Oct. 1964, pp. 872--73.
5. 見出埃及記20 12 ;申命記5 16 ;馬太福音15 4 1919;馬可福音7 101019 ;路加福音18 20 ;以弗所書6 2 ;尼腓一書1755;摩賽亞書1320

6. 見利未記1011;申命記4 106 5-7 11 19 ;摩賽亞書1 4 ;教約68 25 28;摩西書657-58

7. 亦見歌羅西書3 20

8. F. Burton Howard, Marion G. Romney: His Life and Faith [Salt Lake City: Bookcraft,
1988], pp. 144--45.

9. 見以弗所書5 25 33 ;歌羅西書3 19 ;彼得前書3 1 ;摩爾門經雅各書3 7 ;教約132 19

沒有留言:

LinkWithin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