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late the blog to your language

2011年8月3日 星期三

教養

親自教養孩子,細細觀察孩子言行間的變化成長,是頗有趣味的一件事。

孩子的行為學習以主要照顧者為模範,從最基本的說話方式可見端倪。

「我不喜歡這樣!」「哎唷~我想要嘛~」

教養孩子的過程中,我的說話方式也跟著轉變,為了給她好身教,和從每日的相處中培養出的耐心。從女兒和我的對話中,彷彿一面鏡子,我看見自己的改變。

為了做好這分工作,我看書、和同事(其他全職媽媽)交流,學習孩子的成長方式,不斷試著修正並學習新的教養方式,從烹調、說故事、玩遊戲、發明遊戲,為了讓孩子和自己一起在快樂中成長,我學習過不一樣的生活。經常有新發現、經常有驚喜。

上週去朋友家作客,跟幾位姊妹們聊天,其中兩位在幼教界資深多年,談到台北的幼教現況,實在令人搖頭。也談到現代許多家長把幼稚園安親班當代養父母般,清早送去,睡前接回。不只是因為工作忙,而是下班後回家吃飯、洗澡完休息後才去接孩子。「幼稚園只差幫孩子洗澡了吧?」我說。「我告訴你,真的有幼稚園提供洗澡服務呢!」朋友回答。

我想起曾短暫在安親班打工的日子,夜晚陪著幾個孩子在學校等家長,看著孩子默默地吃完便當,坐在櫃台邊等父母來接,甚至有時父母臨時來電說不來接了,請我們騎車將孩子送回去。我還記得看到孩子家門內已有幾位大人在家的景況,卻沒有一個要來接孩子?

那時每到四點放學時間,我到小學門口去帶隊接人。等著孩子一一出現,我幫他們排好隊伍,到齊後一起往安親班前進。同時放眼望去,至少還有五六間不同的安親班和校車正在集合等人,各校老師穿著各校制服T-Shirt或無制服,張望著有哪些孩子到了或還沒,近一點的安親班孩子就直接走過去了。其他零零落落還有些爺爺奶奶,再來就是真的少見的媽媽爸爸自己來接孩子了。

孩子們排在隊伍中,和同伴們嬉鬧遊戲,他們早已習慣這樣的模式,似乎並不覺得有何不好。回到安親班,繼續延伸學校般生活,吃大鍋飯、坐教室寫功課。不同的是有很多雙眼睛看著他們的行為、功課,盯著他們不論用何種方法都要把功課寫完,抄自修、老師編、訂正考卷,老師用盡辦法幫他們擠出好看的成績,這樣才不會遭家長抱怨。

「孩子月考退步一兩分,老師馬上被罵。」聽朋友這樣說,我覺得很不可思議,但卻是事實。許多家長並不清楚孩子的教育進展或是學習應該是怎麼一回事,因為不了解,只能從看得見的數字上斤斤計較。

我小時候念小學時也有放學的回家隊伍,不過是孩子們自己走回「家」,一個班級分成三~四個路隊,分各路線結伴走。那時候哪有那麼多安親班才藝課啊?

現代不只父母忙,也要讓孩子忙一點才跟的上腳步。

「教」和「養」,我們做父母的做了多少呢?

沒有留言:

LinkWithin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