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late the blog to your language

2012年8月11日 星期六

對孩子的信任

父母對孩子的信任,就是一種絕佳的鼓勵方式。

(最近的一些事情讓我有感而發...)

「我相信你的決定、我知道你可以做得很好」這可以代表著,相信孩子有自主思考的能力、相信孩子有能力承擔後果、相信不論結果如何都會是孩子的學習成長經驗、相信自己過去的對孩子的家庭教育是成功的!

華人父母對孩子呵護備至,從小噓寒問暖,加件外套吧!功課寫了沒?因為知道年幼的孩子常常沒能進入狀況,需要不斷重複教導。

這樣的叮嚀教導,應該持續到何時呢?如果一個成年人,一天到晚還被爸媽問類似的問題、甚至是工作、收入、家庭等更私人的問題,並且想幫對方做決定,總是覺得他不夠成熟,做不出好決定。我覺得父母的關愛固然重要,但也覺得這位成年人真是可憐,一直得不到父母的信任,一直被認定是「長不大」的孩子。

父母經常認為自己多活了那麼多歲,一定比孩子懂,可以做更好的決定,但真是這樣嗎?你幫他做了決定,而他也服從了,真的對他比較好嗎?

我們當父母的,即使在孩子面前,也要學習說話的藝術。不是想到什麼就說什麼,尤其是批評、論斷的話更要小心,因為通常第一時間,我們只看到事情的表面,不清楚過程,也不清楚孩子行為的真正動機。

請問,有多少人在批評孩子前,都真的會冷靜地詢問孩子,事情發生原因、經過、結果,孩子的感受,然後自己仔細過濾思考後,再說話?

我了解當父母的都有股衝動,想要馬上幫孩子解決問題,並且以身為父母的「高度」來看,相信自己從一些小端倪就能夠猜出孩子的所有動機,然後「當機立斷」。

我說除非你有洞視人內心想法的超能力,否則這樣作法很容易出問題。也就是錯誤判斷!

現在的媒體資訊傳遞一種訊息,就是我們可以根據新聞頭條去判斷一個人的人格!甚至是他的家庭教育是否失敗!用單一事件解釋所有的事件,真是可怕。

孩子期待從父母身上得到關愛、認同、體諒,這是人格塑造的重要過程,如果得到盡是誤解、批判、打罵,那這孩子要如何學習與人建立關係呢?

從說話的內容、語氣、用詞,都可以感受到一個人的心思,也就是說,口是心非的話語是聽得出來的,即使是嬰兒也懂得分辨父母的心情。我們經常傳達給孩子的,是什麼樣的訊息呢? 若孩子一而再地接收負面訊息,他長大後,還會願意乖乖聽你這樣說嗎? 當他接觸到別的家庭、不同的人群,視野打開了,能獨立思考了,他還會信任你所給他的訊息嗎?

也拜資訊發達所賜,現代父母容易取得親職教育的資訊,也就是教育父母如何教孩子。從心理學、語言學、生命科學等等,各種學問都有,甚至有各種門派的分別。

現代父母不再完全照著上一代的方式教育下一代,我們漸漸學會過濾各方資訊,包括上一代給的,整理考慮過後,選擇走自己的路。這其實不是容易的事,因為資訊過多,也容易誤判,需要花更多的心力蒐集、學習、判斷。這是現代父母的辛苦,也是幸福。

我想寫點關於我父母對我們的信任。

我很感謝我的父母,從小就被外人說是「民主式」的教育,他們先問我們想要什麼,只要不是壞事、能做得到,幾乎都會讓我們去做、去嘗試。 很小讓我嘗試了很多不同領域的學習,也不慈辛勞地帶我們上山下海去探索這個世界,即使在家裡沒車的那段日子,父親也會帶著全家搭公車上陽明山爬山。那都是我們最珍貴也最重要的家庭時間!

我們在高中時期就很清楚知道自己想走哪條路、興趣、強項是什麼,而父母也從不干涉我們,想讀什麼學校、要不要唸書,都是自己的決定。

我知道因為父母的支持和信任,使我成為一個自動自發、自信快樂的小孩,不記得曾跟父母吵過什麼,因為他們就算有不答應的時候,也的確會有這樣的時候,他們總有辦法讓我心服口服,而我也會自知是不明智的要求。

我的父母也很少批評別人,尤其是我的母親,幾乎沒聽過她評論過任何人,總是教我用正面樂觀的態度對人,因為她就是這樣對我們。

我的父母也有傳統的一面,就是不常直接讚美孩子,當有讚美時,我都是印象深刻的。

人都渴望被愛,我們不喜歡那種用責備、批評來表示的「自以為是的愛」,我不懂孩子該如何去接受那種愛,我們喜歡直接、發自內心、為對方著想的真愛:「你的感覺如何?」、「我想試著了解你的想法」、「我很擔心,但我相信你有能力做正確的選擇」

同樣的目的、不同的措辭,效果可是十萬八千里的不同啊!

我相信被信任的孩子,不會變成意氣用事、不負責任的人,他會因為被信任而更有責任感、更懂得深思熟慮,而成為有責任感的人。



後記:剛寫完這篇,就讀到了黃醫師的這篇最新文章「誰是孩子的幫助者?」,覺得正好呼應了我當下的心情呢!推薦推薦!

沒有留言:

LinkWithin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