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late the blog to your language

2011年4月26日 星期二

哈佛正義課,思辨的樂趣

在求學的過程中,是否曾享受過純粹思辨的樂趣?

不求標準答案、廣泛討論各角度層面的論述,在過程中,知識的取得不再是生硬的背誦,而是活絡的交流。

畢竟不是任何專科都經常需要思辨的過程。不過,若是哲學課,就需要不斷的思辨了,是嗎?

最近哈佛的「正義課」成為熱門話題,上網即可觀賞(非直接參與)課程實況錄影,這個號稱全球最受歡迎的大學通識課程。

我看完了朱學恆翻譯的前三集課程(中國大陸網友已有完整的全集翻譯,可見土豆網 哈佛大學開放課程:公正:該如何做是好?),心裡很興奮。因為開了眼界,對於曾聽過的一些學術名詞,終於能一窺究竟,如:功利主義、自由意志論...等。如果不是因為對這堂課為何那麼受歡迎所產生的好奇心,我不會想要深入的去了解這些名詞的意義。

Michael Sandel用易懂的例子反覆舉例,並不斷引導學生們在現場立即進行思辨的過程,非常引人入勝,但也需要非常集中精神才能跟上教授的腳步。翻譯並非完美,加上我也希望吸收原汁原味的內容,看字幕的同時也試著聽讀原文,真是鍛鍊腦力的好機會。

其中有一段我覺得很有意思的話:

"It is better to be a human being dissatisfied than a pig satisfied. Better to be Socrates dissatisfied than a fool satisfied. And if the fool or the pig are of a different opinion, it is because they only know their side of the question." -John Stuart Mill

"作一個不滿足的人,勝過一隻安逸的豬;作一個不滿足的蘇格拉底,勝過一個安逸的傻子。如果傻子或豬有異議,那是因為他們未體驗過更高級快樂。" -約翰·斯圖亞特·穆勒

註:英國著名哲學家和經濟學家,19世紀影響力很大的古典自由主義思想家。他支持邊沁的功利主義。

(我針對原譯文稍微修改了一下,如果有誤或更好的翻譯,歡迎提供)


《正義:一場思辨之旅》之電車問題 (中文字幕)
(第一堂課的其中一小段)

(此版本和朱學恆的翻譯板本不同)

一邊看這些課程,我不禁想到,讀哲學的爸媽不知會有何感想?

沒有留言:

LinkWithin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