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雙和一支會 邱傑平弟兄
就在我快結束研讀尼腓二書第32章時,讀到了這句話:「但是看啊,我告訴你們,你們必須常常祈禱,不要灰心……。」雖然先前已讀過很多次了,但是我的腦海似乎無法離開這段話,不斷思索這句話的意思,我也想到幾個尼腓本身的經驗,這些經驗幫我更了解什麼是「常常祈禱不要灰心」。
在李海一家人離開耶路撒冷後,尼腓很快的藉由祈禱及聖靈的感動下相信父親所說的一切,並熱切向他的兄弟分享他的見證,其中拉曼和雷米爾不肯聽他的話,他因他們的心地頑硬而憂傷,並為他們向主呼求。事實上,在經文中,他多次因這兩位哥哥的不信而飽受痛苦,「他們向他說了很多粗暴的話,用棒打他」、「用繩索捆綁他,圖謀他的性命。」但他卻仍一而再、再而三的規勸他們要遵守神的誡命,甚至仍「對他們充滿極大的希望,希望他們會行正道。」我在想,換做是我,我會對我的哥哥們這麼有耐心嗎?我會在一次又一次被傷害後仍不放棄的分享我的見證嗎?我會不斷的對他們有極大的希望嗎?尼腓教導我:對人不要灰心,不要因他人不易改變就放棄分享見證,不要輕易對人失去希望。在摩羅乃書中提到,仁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在尼腓對待哥哥的態度中,我看到他的仁愛。
我在傳教時很蒙福的有一位很棒的傳道部會長:President Cook,我發現在他面前,我總是會想展現自己最好的表現,因為他總是對我充滿恩慈及盼望,身為傳道部會長,儘管他清楚的知道我的軟弱卻從不批評,儘管我覺得自己做的不好,他卻不斷讚美我所完成的事,並對我有更高的期盼。在一次和他的面談中,我真誠的請教他如何能愛每個傳教士,他教導我一個永恆的課程,他說:「Who they are」(他人的身分)和「What they do」(他人所做的事)是兩件不同的事,他進一步說:我們常常以「What they do」(他人所做的事)來衡量「Who they are」(他人的身分);但是在神的眼中,不管我們做了什麼事情,我們都是他的孩子。他說不管他人有任何不好的行為,他都會提醒自己,每個人都是神的孩子,都有潛力變的跟祂一樣。
在經文中先知們總是譴責罪惡,但是卻從不貶低靈魂的價值。先知雅各在嚴厲講述罪的懲罰後,教導弟兄:「所以,你們當滿心歡喜,記住你們有自己採取行動的自由——選擇永遠死亡的道路或永恆生命的道路」,清楚了解人民罪惡的他,不貶低靈魂的價值,他斥責罪,但是仍愛他的人民,盼望他們能選擇永恆生命的道路。
哲學家歌德也曾說:如果你以一個人現在的樣子待他,他就會一直保持現在的樣子;但是如果你以他可能和應該成為的樣子待他,他就會成為他應該成為的樣子。
在我們的生活中會有很多考驗,因為今生就是受驗證的階段,當然也包括了仁愛的考驗,天父會考驗我們在很多失望、難過、悲傷後,是否仍願意對他人「恆久忍耐又有恩慈……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我見證我們都是神的孩子,我也知道耶穌基督是我們的救主,他會協助我們去服從仁愛這項誡命。摩羅乃曾教導:「所以,我心愛的弟兄們,要全心全力向父祈求,好使你們滿懷父賜給祂兒子耶穌基督的真正信徒的這種愛」,願我們都能常常祈禱,不要灰心,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1 則留言:
Thank you for sharing.... It just came up to a right time! Thanks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