裡面提道德國禁止過早開發孩子智力,避免孩子的大腦變成硬碟。而洪蘭教授以她的專長告訴我們,這是對的,學前幼兒最需要的就是遊戲和運動,影響腦神經迴路連結的最好方法,就是透過遊戲。
市場上一直有許多為學前兒開的課程,許多幼稚園也早早開始提供各種腦力開發課程,還有學前是否適合學習注音的討論也常在我認識的幾位媽媽中討論。以握筆寫字這件事來說,我聽過幼兒不適合提早學握筆寫字。
看了洪蘭的文章,我非常贊同,一來我本來就非常認同學前兒需要的就只是遊戲和快樂的生活,所以我從不會為孩子特別安排課程,只會順著他們的喜好讓她們遊戲和聽故事。家裡有一些朋友送的字卡,也都一直擺在書櫃的最深處沒機會用。(老實說應該是我懶的用吧)
因為朋友Anita在美國學幼教的,常聽她談她對自己孩子的教育理念,不外乎就是順其自然,多運動,多遊戲,讓孩子快樂,多去戶外走走,多接觸不同的事物。
以前我也曾經想過是否要放三字經給孩子聽,但是放了一次連我自己都受不了這樣無趣的誦讀,就不再放了。
學注音這件事,則是千千從中班下學期開始進入學校才開始接觸,學校表示還是會教一下,而且進度很慢,一學期就是不斷的慢慢從遊戲中認識注音符號。
大班則開始學習拼音了,大班下學期甚至開始有功課要寫,千千班上有很多同學已經滿六歲,她比較小,暑假才滿六歲。但是還好她悟性不錯,也因為學校的教學,她現在已經能夠自如地用拼音寫字。雖然看到她學得很好會開心,但是心裡還是會思考著,這樣的成果對她的發展是最好的嗎? 她是個樂觀的孩子,每天能開開心心地去上學,這樣我就很滿足了。
去年學校開始加入蒙氏課程,看似單純簡單的操作,也是讓孩子在遊戲中學習。
我知道在父母和市場的壓力下,學校還是必須安排這類的課程,只有很少數獨特理念的幼兒園才沒有教注音,即使這樣,父母可能還是免不了擔心孩子上小學後一開始會跟不上,在家先教一點。
Anita跟我說,她現在常跟她自己說「隨遇而安」,我聽了似乎也安慰自己不少。我想,不需為孩子過度擔心,我的孩子最需要的不是學了多少字、懂了幾種語言、會彈幾首曲子。而是她們是否過的開心快樂,是否能夠自主學習,朝興趣發展。
洪蘭教授非常鼓勵念故事書給孩子聽,這對幼兒的發展非常有助益,從故事書中能夠學到認知、語言、親子互動,簡單的一件事,就能同時兼顧多個項目。這幾年下來,我在千千的身上看到了美好的果實,她喜歡書本,專注力好,甚至睡前在昏暗的光線下想偷讀一兩本書會被我阻止。
最近一歲的元寶也開始會拿著故事書要我念給他聽了,他喜歡坐在我懷裡聽故事看圖畫,自己鑽進我懷裡。由於我忙於照顧新生兒和老大,粒粒小接觸的故事書相對較少,現在我也更努力地每天多念幾本故事書給她聽。千千從小就是天天聽故事的孩子,喜歡故事書已經是非常自然的事。
家裡的故事書越來越多,幾乎每一本都是我親自挑選的,一本一本的累積,現在已經多到書櫃快塞滿了。幾乎每一本都有我和孩子共讀的美好回憶,每次摸著破損的書頁,對孩子對書本的情感總又會浮上心頭。
我覺得當孩子有快樂的童年,她們其實並沒有輸在起跑點,也許在課業上不一定能比別人強,他們同樣能活出快樂精彩的人生。
昨天學校帶孩子們去參觀寵物店,回家作業就是一張學習單,畫出他們看到的東西,這是千千獨立完成的,看她一筆一畫認真的模樣,不時舉起來要和我分享,我知道她正樂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