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做家譜}
約六年前,2010年6月,當時全台日據時代的戶籍資料還沒連線,我曾因為隨先生出差中部,而有機會前往台中大甲戶政事務所申請了祖先的日據時代戶籍資料,那是我的第一次申請祖先資料,影本上的書法草寫字跡,許多不易辨識,但是看著看著,看到不懂的部分就問人,我也漸漸習慣了這些年份、日期、人名、關係。
(當時沒想到才相隔幾週,日據戶籍資料就全台連線了!民國99年(2010)7月1日完成日據時期戶口調查簿資料,數位化建置,開放戶政事務所異地核發日據時期戶籍謄本。)
有了經驗,我請母親、姑姑,分別再幫我申請長輩們的全戶資料,因他們輩分較高,能夠申請較多的直系全戶資料。頓時,我有了好幾疊的戶籍資料,民國、日據時代的都有。便開始輸入系統建檔。
我開始更認真地詢問長輩是否有族譜。
2012年,一位表哥表示有本舅舅親手抄寫的【周氏族譜】手抄本,提供給我了一份影本。
同年,爸爸陪奶奶參加親戚的一場喪禮,回來後帶回了一份奶奶家族的【清河堂 張氏族譜】正本和三份副本,並主動全部交給我。
我不記得當時花了多少時間輸入這些資料,記得這過程不簡單,但我也學會從中研院的兩千年中西曆轉換網頁,去轉換清代的祖先生卒日期、用年份對照表查出日據時代的年份。
只有爺爺那邊,我本姓陳家的族譜,沒有下落。問了爸爸、奶奶都說沒有,只有祖先牌位旁邊掛著一張祭祖的祖先逝世日期表,只有月日,沒有年份。由於爺爺的父親為入贅、母親為養女,更是沒有任何資料,只有日據戶政的最後一個名字,陳金,是爺爺的親祖父。但是爺爺祭拜的,是我曾祖母的養父,陳賜。 因為當時收養關係多沒有登記,所以陳賜是長輩告訴我的名字,沒有任何連結資料可以查詢。
到此為止,我已經收集上百個名字,花了時間研究換算農曆和西曆,並一一輸入家譜網站,我以為暫時告一段落,以後有機緣再查找。期間偶有整理的需要而上網觀看,但是因為沒有新的資料也就幾乎沒有再接觸。
{再度走回尋根之路}
直到2016年2月,因為台灣的家譜傳教士尤長老夫婦推動家譜術科認證,而桃園支聯會進行支會間的認證人數競賽並不斷回報進度。我先生開始認真地再次整理他的家譜,向戶政申請更多資料補足家譜扇形圖上空缺部分。他同時也鼓勵我更新家譜資料。因此,驅使我再次進入家譜網站,看到介面、功能都煥然一新的網站,我非常驚喜。我開始認真地觀看尤長老夫婦準備的認證教學影片,認識網站的新增功能,並參加認證。如此,我才知道以前不知道如何註明收養或親生關係的部分,新的功能已經加入解決此問題。
隨著科技進步,家譜網站功能已經快速進步到出乎我意料的程度,有類似臉書的功能,能夠上傳故事、照片、音訊,並標註人名與祖先檔案連結,還有大頭貼功能!甚至也有手機APP,方便可以隨時隨地更新家譜、與人分享!
{父親的陳氏祖譜}
我又開始向長輩們詢問族譜的問題,並請他們協助提供更多資料。我和先生先後從今年春節期間即找機會拜訪長輩,錄音故事、翻拍舊照片。剛好今年春節期間,我的姑姑們開了一個LINE群組加入熟識的近親。我在群組裡詢問曾曾祖父以上的親生收養關係時,一位姑姑提到了一位住在苗栗的遠親茂雄叔公,並代我打了通電話詢問。叔公表示有曾祖父的親生父親那支派的族譜,也就是和他同支派的,會寄一份給我。
2016年2月26日,我很興奮地收到族譜,但只是一張A4紙,是遷台祖以下直系連到我爺爺的陳氏族譜系統表。我本以為是一整本,所以有些失望,但是仔細一數有110個名字!而且有遷台祖的名字和祖家於福建的地址!如此我有更多機會與其他陳氏族譜連結。
突然,我有個靈感,想試試上網輸入祖先名字搜尋,沒想到出現了來台第二代,陳苞生的名字,是我曾曾曾曾祖父的兄弟,因兩位孫子是當時地方仕紳,而被編入"大甲鎮志",網路上有PDF檔連結,我下載來看,有故事、照片、遷台祖陳推遷的名字,和直系子孫直到那兩位仕紳的名字,甚至出生死亡年份、妻子、兒子名字,都有!
雖然是旁系,卻都是珍貴的資料,我全部建檔!
再回頭去看這張陳氏族譜系統表,我覺得奇怪,既然有電腦編排的系統表,應該也會有相關其他資料,譬如祖先來源說明。靠著一個遷台祖名字、地址和昭穆(歷代輩字),我雖搜尋到不少資訊,但是仍不敢確定。於是向姑姑要了茂雄叔公電話,自己打電話去詢問。
叔公說,他有一本很厚的族譜,可是內容他都看不懂,我會看得懂嗎?我告訴他沒關係,我們教會有全世界最大的家譜圖書館,和專業家譜顧問,我會看懂的。說明一番後,他同意將族譜寄給我拿去翻印。
2016年3月3日 我收到了這本族譜,狀態很新,【官山陳氏唐山(同安三忠)族譜】,2013年出版,電腦編排,含有遷台祖以上各代祖先資料,並追溯至黃帝。含有福建各間祖祠、廟堂的照片和連結各家陳氏族譜的翻拍照片。驚嘆之餘,我很想和編製者聯繫,前言載明他花了兩年時間四處蒐集研究資料,也前往福建尋根,並在一次兩岸家譜學術交流展上,看到了福建的閩台緣博物館所展示的族譜,因而找到了原本斷層的幾代資料,而終於完成連結!
我致電茂雄叔公,感謝他的協助之外,並詢問他是如何取得這本族譜,是否能夠提供編製者的聯絡方式。他代我詢問後,得到了編製者,進春叔公的電話。他已向對方打了招呼,說明我在研究族譜,並說寄來的族譜就不用還他了,他改天去台中再拿一本。
我打電話給進春叔公,他的國語清晰,很高興知道有晚輩願意研究族譜,也對家譜網站系統能夠建立數位檔案表示贊同,認為的確很需要這麼做。他表示需要的話可以寄一本給我,我向他要求多寄一本,我可以在其中一本作筆記標註,另一本留存珍藏。
愉快地掛上電話不久,叔公又來電,表示另有一本他編製的族譜是以遷台祖陳推遷以後的所有台灣子孫彙集族譜,他會找一找,我想要的話他也一起寄來,還有他手邊的關於我曾祖父是養子的資料。我從來不知道曾祖父也是養子!父親和奶奶似乎也不知道。我想這本族譜會是關鍵,應該會有詳細的生卒日期和故事。
{母親的周氏祖譜}
由於我向媽媽詢問外公外婆故事,媽媽便將我加入了她和娘家親戚們的LINE群組,舅媽們看我長大,都住台北,所以關係不錯。其中兩位舅媽很熱情的不斷從訊息中打出外公外婆的故事,並翻拍手邊所有的舊照片。二舅媽表示她有一本周氏族譜,可以借我。
2016年3月7日我收到舅媽寄來的【周氏族譜】,出自蘇周連氏族譜編輯委員會,編輯:劉炎。我很開心地收到後,發現也是追溯至黃帝的族譜!雖然直系的資料不多,而且有斷層,但是令人振奮,得以從周氏遷台祖再往上追溯四世。
追溯四世我仍不滿足,同樣輸入祖先名字上網查詢,找到有位台商周先生,多年來除了在大陸經商成功,同時也透過各種管道和關係在尋根,他和我有相同的周氏遷台祖。網路上有許多他尋根時經由媒體報導的文章。我從他的名字去搜尋,對照新聞上的地名,找到一間公司和電話,但仍不確定是否為同一人。發了一封EMAIL,附上我做的直系周氏祖譜扇形圖和直向表檔案,並電話聯絡上他的秘書,代為轉達。
隔日,也就是今天2016年3月8日,我接到他本人從中國大陸打來的長途電話,他很意外我一個女生怎麼會做家譜,投機地聊了一番,雖然他的年紀與我母親相仿,卻與我同輩份。可惜十多年來他也還未連結上其他直系祖先名字,現有的資訊和我差不多,我與他分享我的收穫,也同意保持聯繫。
也因為學習家譜術科認證,我學會了線上檢閱教會家譜圖書館的微卷影像資料,查到了周氏另一本資料更詳細的【汝南周氏大祖譜】,裡面包含了比我手邊更完整的近代共11世族譜。與之前得到的近代手抄本周氏族譜,可以互查並補足缺失。我也打算從這本開始做索引編製。
以前很難想像我也會需要查找教會的家譜微卷資料,而且現在變得如此容易,在家裡的電腦上就可以查閱了!
{奶奶的遠親中有教會成員}
另外有個小插曲,當年準備將奶奶的張氏祖譜建檔時,發現大部分名字早已建檔入系統,輸入者是一位女生的名字,我曾試著詢問教會的朋友、或透過系統留言給她,但是都沒有下文。心想她應該是遠親而且很可能是教會成員。
今年重新整理奶奶的族譜資料時,我又看到這個名字,突然心想,她該不會也在族譜裡吧!果然有一個同名的人,而且是與我同輩的遠親,族譜後面就有她父親的聯絡方式!先是詢問我父親,得知和這位親戚的父親不熟且幾年前已過世,我父親建議我自己打電話去自我介紹。
2016年2月26日,我鼓起勇氣,午後撥了電話,是這位女生的媽媽接的,我向她自我介紹後,她對奶奶有印象。我問了一些關於她女兒的問題,是否有去教會、是否曾做家譜,是否有女兒的聯絡電話,她都表示沒有,說她女兒都沒有碰這類事情。雖然有點失望,我還是想和本人說話。繼續問,才知道原來住在一起,晚上再聯絡就可以了。果然,聯絡上後,這位女生就是我要找的人,祖譜是當年交給其他成員幫她建檔的。我們互留聯絡方法,我鼓勵她去看家譜網站,有很多新功能值得一看。期待繼續保持聯絡。
幾年前,爸爸參加爺爺親戚的一個喪禮回來後,提到有一位我的遠房堂哥是教會成員,我四處詢問,才知道原來是一直和我同樣在中和教堂聚會的陳家庭,雖屬不同支會,卻常常碰到面。我們了解了關係之後,都感到很驚喜。
原來認識祖先的同時,也將在世的親族們連結起來,更加親近了。
{結語}
我從最近的經驗,學習到不要害怕向長輩或陌生的遠親詢問,這是個所有人都能夠感覺到連結的事工。很多的驚喜就在我們勇敢地多踏出一步後,就出現了。做家譜是件很有趣的事,總是有很多意料之外的故事和事件,認識祖先的同時,也更了解自己的來源。我常感覺到新的啟發,知道往哪個方向去找可以有新發現。也借助科技和網路所賜,家譜搜尋比以前更容易了。似乎祖先們也很渴望後代子孫去認識他們。我喜歡將家譜搜尋工作,比喻成尋寶遊戲,藉著線索去找尋寶物,不斷破關,每次得到一個新發現,都令人興奮又開心!
我知道我還有很多家譜工作等著我去完成,手邊剛收集來的資料需要花時間建檔,我只怕自己的時間不夠用,做得不夠快呢!我非常的期待!我感覺到以來加的靈在推動這事工,感動親族們一起加入事工的行列,我也向他們分享教會的家譜網站,讓他們也一起來更加認識祖先,傳承下去。感謝有神的祝福。
邱陳思慧
2016.3.8.
全球最大系統,免費專業家譜網站:FamilySearch.org
FamilySearch是全球最大的族譜研究組織。每年都有上百萬人使用FamilySearch的紀錄、資源和服務來進一步了解他們的家譜。
FamilySearch提供:
免費開放供所有人使用,皆不收費
來自全球40億個名字
全球共4,745處FamilySearch中心
(台灣許多主要城市皆有設立家譜中心)
每週7天、每天24小時免費的專家電話支援
7 則留言:
| 陳姓渡臺經路落腳概況 |
◎原祖居地:福建省泉州府同安縣
明萬曆年間:陳振遙由今金門水頭鄉遷居至今湖西,分傳澎湖各地。
明永曆十五年:陳一貴﹝或陳一桂﹞隨鄭成功自金門渡臺,入墾今臺南學甲。
明永曆十八年:諮議參軍陳永華入臺,佐鄭經規劃治臺,卒葬今臺南柳營。
明永曆二十年:陳元、陳永池入墾今嘉義六腳。
明永曆廿七年/康熙中業:陳水源入墾今嘉義太保;陳士政、陳德卿入墾今六腳。陳克恭於明鄭時期入墾今學甲,清康熙廿二年,遷居今湖西,陳登昌入墾今臺南善化。
清雍正年間:陳金生入墾今嘉義朴子;陳炳輝入墾今臺南佳里;陳準、陳有德入墾今臺南將軍。
清乾隆初業:陳耀入墾今桃園蘆竹;陳仲惠入墾今臺北景美。
清乾隆中業:陳高入墾今臺南鹽水;陳炎入墾今臺中神岡;陳佛助、陳必娛入墾臺北士林;陳氏入墾今臺北北投;陳起府、陳鏈熊、陳鏈禹入墾今臺北五股。
清乾隆末期:陳犬、陳體、陳建、陳福四兄弟入墾今彰化大城、溪湖;陳媽意入墾今南投竹山;陳佑入墾今臺中大肚、龍井;乾隆四十五年,陳文瀾入墾今臺北市大龍峒。
清乾隆五十三年:文瀾子陳遜言、陳遜朗、陳遜陶三兄弟亦來臺定居,店號「陳悅記」,遜言長子陳維藻、四子維英、侄樹籃先後中式舉人,族人入泮者達十六人之多。
清乾隆五十七年:陳武、陳舉兄弟入墾今彰化秀水,其後傳衍成望族,家號陳益源;
陳兆實入墾今臺北五股。
清乾隆、嘉慶年間:陳士篇攜侄鼎訓、鼎間、鼎學入墾今龍井;陳棳入墾今神岡;陳允、陳暫兄弟入墾今新竹;陳媽要入墾今臺北泰山;陳匡入墾今臺北五股。
◎原祖居地:福建省泉州府安溪縣
清雍正年間:陳星輝遷居今澎湖白沙;陳奕岳入墾今屏東鹽埔;陳贊、陳郡、陳候入墾今彰化和美。
清乾隆初葉:陳文榮、陳文晃、陳敦執、陳敦添、陳肇質等,先後入墾今臺北縣;
陳保、陳奪入墾今彰化和美。
清乾隆中業:陳士定入墾今臺北新店;陳百廟、陳炳聰、陳簿等入墾今臺北樹林;陳啟都入墾今臺北鶯歌;陳鴻秀、陳鴻栗兄弟外十五人,入墾今臺北、桃園一帶。
清乾隆末期:陳懋詩、陳懋義、陳懋主兄弟外九人,入墾今桃園大溪;陳文俊入墾今臺北縣。
清嘉慶年間:陳進入墾今樹林。
◎原祖居地:福建省泉州府南安縣
明永曆三十三年:陳巨郎入墾今嘉義六腳。
明永曆三十五年:陳意境、陳能意入墾今嘉義六腳。
清康熙五十年:陳禎郎入墾今臺南佳里。
清雍正八年:陳安入墾今嘉義太保;陳仲固入墾今臺北樹林;陳仲月、陳仲特、陳仲將、陳仲麟兄弟入墾今桃園蘆竹。
清乾隆初葉:陳玉啟入墾今彰化埔鹽;陳怡報入墾今桃園大園。
清嘉慶年間:陳足意入墾今臺北石碇。
◎原祖居地:福建省泉州府晉江縣
清康熙四十八年:陳賴章入墾今臺北市。
清乾隆二年:陳仁愿入墾今新竹香山。
清乾隆中業:陳光建入墾今屏東南州;陳琛遷居今臺南市;陳媽恩入墾今臺北市;陳越入墾今臺北中和、樹林。
清乾隆末期:陳德相入墾今臺南佳里;陳仁厚入墾今新竹香山;陳長順、陳智仁入墾今新竹關西。
◎原祖居地:福建省泉州府惠安縣
清雍正二年:陳朝合入墾今臺中市,後裔移墾苗栗後龍。
◎原祖居地:福建省漳州府海澄縣
明永曆初年:陳仕遷居今澎湖白沙。
明永曆十五年:宜毅前鎮陳澤隨鄭成功驅荷復臺,卒藏內地,其後裔繁衍於今臺南市。
◎原祖居地:福建省漳州府漳浦縣
明永曆二十年:陳開高、陳闢高入臺建業。
明永曆二十八年:陳天楫與林虎合墾今嘉義六腳。
清康熙末期:陳增耀入墾今桃園中壢。
清乾隆初葉:陳士灶入墾今臺南名間;陳穆入墾今彰化二水。
清乾隆中業:陳孝率子宗、擇、初、騫等兄弟,入墾今臺中大肚。
清嘉慶年間:陳瑞興入墾今彰化二水;陳淇澳入墾今宜蘭市。
◎原祖居地:福建省漳州府龍溪縣
明永曆十五年:陳錦入墾今臺南安定。
明永曆十八年:陳子政與楊巷摘合墾今嘉義六腳。
明永曆三十七年:陳陞與蔡振龍合墾今嘉義六腳。
清康熙中業:陳石龍入墾今雲林古坑。康熙四十七年:移墾至今嘉義梅山。
清雍正年間:陳猛入墾今臺南佳里。
清嘉慶年間:陳欽鳳入墾今臺中豐原;陳夢蘭與吳表合墾今宜蘭市。
◎原祖居地:福建省漳州府詔安縣
清康熙末期:陳蔡獻南入墾今臺中神岡;陳鞍、陳元利入墾今臺中龍井。
清乾隆初葉:陳德賀入墾今彰化田中。
清乾隆中業:陳志城遷居今臺南市,後移墾今苗栗苑裡。
◎原祖居地:福建省漳州府南靖縣
清乾隆初業:陳樵遷居今臺北市。
清乾隆末期:陳歲入墾今臺南名間。
◎原祖居地:福建省漳州府平和縣
明萬曆末期:陳雅遷居至今澎湖白沙。
清乾隆初業:陳黨入墾今臺北三峽。
◎原祖居地:廣東省潮州府饒平縣
清康熙末期:陳聖瑞入墾今臺北市內湖。
清乾隆初葉:陳名顯、名光、欽耀、名周、名庚、名英、名標等七兄弟、入墾今臺南東山,後移墾今桃園龜山;陳聲榮等入墾今彰化田尾。
◎原祖居地:廣東省潮州府海陽縣
清乾隆中業:陳林吉義入墾今臺中石岡。
清嘉慶元年:陳二郎、陳喜父子入墾今臺中新社
◎原祖居地:廣東省嘉應州鎮平縣
清雍正初年:陳觀珠、陳慶恩兄弟入墾今苗栗通霄;陳學正遷居至今臺北淡水。
清乾隆中業:陳世舉、陳德鵬父子初居今苗栗竹南,後遷桃園市;陳碩沐入墾今苗栗三義;陳鳳逑入墾今苗栗頭份。
清乾隆末期:陳任華入墾今新竹縣,分傳臺中豐原。
◎原祖居地:廣東省嘉應州長樂縣
清乾隆中業:陳振韶、陳奕韶、陳奧韶等兄弟,先後入墾今桃園中壢。
◎原祖居地:廣東省嘉應州平遠縣
清雍正年間:陳淑英入臺建業。
清乾隆中業:陳啟倫入墾今苗栗銅鑼;陳玉珠、陳聯三入墾今桃園中壢。
◎原祖居地:廣東省嘉應州興寧縣
清乾隆四十七年:陳東浩入墾今桃園蘆竹,其四子分傳關西、楊梅。
◎原祖居地:廣東省惠州府陸豐縣
清乾隆初葉:陳曰勳入墾今新竹市。
清乾隆中業:陳北端入墾今苗栗銅鑼;陳乾興入墾今新竹湖口。
◎原祖居地:其他省縣不詳區域
明鄭時期:陳亨入墾今嘉義太保;陳立勳入墾今雲林北港。
清康熙中業:陳瑞炳入墾今屏東潮州;陳文入墾今臺北淡水。
清康熙未期:陳營德修雲林十三庄圳。
清雍正年間:陳元吉入墾今高雄鳥松;陳有慶入墾今臺南鹽水;陳星吉入墾今嘉義六腳。
清乾隆年間:陳玉代墾今屏東枋山;陳大俊入墾今高雄旗山;陳佛照與張天球合築雲林隆興陂;陳亮入墾今臺中東勢;陳石生築今新竹枋寮陂。
【說明】
◎明、清二代,陳氏族人渡海來臺者,以開漳聖王、太溥及南朝等三大支派為主,並以來自福建同安者為最眾。
◎臺北市有陳氏宗祠「德星堂」;彰化田尾有「繩武堂」;臺南市有「聚德堂」各一座。
堂號〔郡號〕:潁川、汝南、德星、東海、廣陵、河南、下邳等。
據說光是隨鄭成功來台者有上萬人,而福建地區陳氏為第二大姓,佔了10%。所以陳姓族譜分支眾多,真的不容易查呢!
版主您好,我是新店新北市文史學會的文史工作者,我姓施,最近我在研究我們新店的在地家族時,發現當地的周家為汝南周氏。由於他們過去對新店大坪林圳的開發有重要貢獻,所以想寫他們的家族故事。然而,他們的後人並不清楚他們的祖先的遷徙路徑,且也不知道他們更上面的來台祖是誰,使得我在研究汝南周氏時,碰到了瓶頸...
請問,可否跟您留個聯絡方式,私下請教您?
您好,我建議您可以直接和教會的家譜中心聯絡,那裡有更專業的志工們很樂意為您服務的!
台北家譜中心
週二14:00~16:00;19:00~21:00、週四14:00~16:00;19:00~21:00、週六 9:00~15:00
台北市
金華街183巷5號1樓
02-23515002
我的email: szuhuic@gmail.com
新店周家有2派,都是漳州府平和縣來台,來台祖周舜陽(康熙,住過木柵、大坪林,搬往安坑十四份)、周士娥(咸豐以後,安坑安溪寮,家族出了一個新店鎮長)。
我家是也是清河堂張氏 我是來台第22代 但不知為何我們家族紀錄只有到第九代 請問您奶奶家族的【清河堂 張氏族譜】還有收藏嗎? 是否可以相約借我核對一下呢?
ps:
我們家是客家人 據說是苗栗三義(三義的親戚我已不認識) 後來搬遷到大溪
張明暉 Line ID: 0981552433
妳好:我的祖先是陳紹嚴
張貼留言